全部
logo
文章视频2024-08-06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肿瘤精准治疗团队总结Gendicine在中国应用的二十年图景, 展望肿瘤个体化治疗前景
GD科普
17
1
视频下载

基因突变,包括基因扩增、突变和基因融合等可引发多种人类疾病。基因疗法通过促进所需或治疗性蛋白质的产生来治疗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90年,第一个基因疗法——针对遗传性退行性疾病的人类成肌细胞基因组疗法/成肌细胞移植疗法(HMGT/MTT)出现。该疗法利用供体成肌细胞为营养不良的肌纤维提供正常的细胞核,以形成多核异核体来补偿遗传缺陷。从那时起,人们在基因治疗领域做出了诸多努力。经过无数坎坷,基因疗法日趋成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0余种基因治疗产品获批。

TP53是著名的抑癌基因,有 “基因组卫士” 之称。TP53 的基因突变通过多种方式引发人类恶性肿瘤。TP53基因突变刺激造血和肿瘤转移,增强肿瘤侵袭的表型。此外,TP53突变对肿瘤对治疗的响应以及暴露于各种压力后的存活都有重要的影响。肿瘤相关突变后的 p53 蛋白不仅失去了野生型 p53 的保护功能,而且获得了新的致癌功能,而这与野生型 p53 是否存在无关。肿瘤中 p53 突变的高频率推动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以开发针对 p53 突变的肿瘤靶向策略。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开发了针对 p53 的多种治疗策略,包括恢复正常 p53 功能的基因治疗、突变型 p53 拯救、抑制 MDM2-p53 相互作用、基于 p53 的疫苗和其他几种方法。rAd-p53(重组人p53腺病毒),商标为Gendicine®,是第一个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在癌症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Gendicine® 于1998年3月首次公开研究进展,同年12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I期临床试验。Gendicine®于2003年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作为治疗头颈癌的产品获得批准并进入商业市场,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产品。Gendicine®至今已在临床应用20年(图1)。  


图1 TP53基因治疗的里程碑事件 (原文中Figure 1)。


来自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于金明院士工作站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肿瘤防治研究所李晶晶博士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何通川教授合作,在本刊发表题为“Twenty years of Gendicine® rAd-p53 cancer gene therapy: The first-in-class human cancer gene therapy in the era of personalized oncology”的文章,总结了Gendicine® 在中国应用的二十年图景, 并展望肿瘤个体化治疗前景。


图2 与P53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和功能图谱 (原文中Figure 4)。


文章讨论了Gendicine®发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并描述临床试验中报告的临床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的放化疗相比,Gendicine®与放化疗方案的联合应用在减缓肿瘤生长、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可能产生更显著的疗效。最后,作者团队总结了Gendicine®针对不同癌症类型的给药方法及副反应发生率,为今后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然而,基因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克服。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回顾基因治疗的发展历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临床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基因编辑方法更加复杂,载体更加优化,这也将为肿瘤个体化治疗带来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