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logo
播客2023-12-18
“肝”货满满,关于肝炎您知道多少?
GD科普
4
1
00:00:00/00:00:00
00:00:00
音频下载

肝炎(Hepatitis)是肝脏炎症的统称,作为干扰超4亿国人的疾病,您对它了解多少呢?本篇将由肝脏的功能、肝炎的类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措施带您进一步走进肝炎。

肝脏的功能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许多生理过程的关键枢纽。它的作用包括参与营养素代谢,血容量调节,免疫系统支持,生长信号通路的内分泌控制,脂质和胆固醇稳态,以及异生物化合物的分解等,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1]


   炎症(Inflammation)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其严重程度代表疾病的进展速度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尤为重要。在肝脏病理中炎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



肝炎常见的类型


   在我国肝炎患者中,绝大多数是病毒性肝炎,占比高达总人口的10%,而且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普及程度较高。因此,在一般人眼中,肝炎等同于病毒性肝炎,殊不知引起肝炎的原因有很多。

目前在我国肝炎病因的前五位分别是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丁肝病毒)、脂肪肝(非酒精性+酒精性)、药物肝损伤(中草药+抗痨药+肿瘤化疗药)、继发性肝损害(感染+中毒+急性心衰)、自身免疫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


肝炎的发病机制

1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甲型肝炎病毒(HA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胞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以及肝炎的发生过程中,免疫系统既通过中和病毒颗粒、清除被感染细胞以及抑制病毒复制等方式对抗病毒入侵,同时却也在机体对抗病毒入侵的免疫清除中出现误杀现象,造成肝脏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性疾病发生[4]。 

02

 脂肪肝:


   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长期可导致肝细胞变性,损害肝脏功能,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03

 药物肝损伤:


   在药物(如抗肿瘤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传统中药等)使用过程,因药物本身、其代谢产物导致或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而引发肝损伤[5]

04

继发性肝损害: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等肝外疾病所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对肝脏造成损失。

05

 自身免疫性肝损伤:

   以缺乏对肝细胞抗原的免疫耐受为特征。T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CD4+和CD8+T细胞均参与了由NK细胞及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最终导致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肝实质细胞损伤。



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预防措施与其传播方式紧密相关。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因此,甲肝和戊肝的预防,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乙肝的预防,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丙肝的预防,要做到拒绝交叉使用针具,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以及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6]


 非病毒性肝炎:

   对于BMI偏高者,建议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控制能量摄入、保持饮食规律(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粗粮等)的同时增加运动,增加能量消耗,进而保持机体能量的平衡;对于有吸烟史、有饮酒史者,建议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推荐市民定期检测UA、Hb、PLT、血脂指标的水平,及时了解肝脏自身的储备状况[7]



总结



    总而言之,肝炎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无需谈之色变。做好个人卫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将有助于我们远离肝炎的困扰。



参考文献:

[1] Trefts E, Gannon M, Wasserman DH. The liver. Curr Biol. 2017 Nov 6;27(21):R1147-R1151.

[2] 陈洋溢,刘成海.慢性肝炎病理评价分类系统的发展与未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5):1098-1102.

[3] 陈词.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J].肝博士,2020(05):9-11.

[4] 王宏.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2):1119-1121.

[5] 陈词.潘红英: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与预防[J].肝博士,2022,No.107(04):15-16.

[6] 本报记者 张静雯.病毒性肝炎,该如何预防?[Z].福建日报,2022.

[7] 胡国霞.中青年人群患脂肪肝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7):92-94.


文稿:姚安芝、韦榛翊

插图:姚安芝

排版:韦榛翊

审核:Genes & Diseases 新媒体